一个乡下读书人,爱读书,恋乡土……

【原创】中国历史上那些因感动而停手的刺客之五

作者:史遇春

因感动而停手的刺客之十二:淮南张颢刺客不杀严可求

严可求,同州(今陕西大荔)人,五代丞相。父严实,唐时官至江淮水陆转运判官,遂家江都(今江苏扬州)。严可求幼时便机敏过人,很有心计。后家境衰落,他便到县府衙做了差役。县令很器重他,认为他很有前途,曾对他说:“你应该自重自爱,将来必能登上高位,到时,请照顾一下我的孩子。”据历史资料(清吴任臣《十国春秋·严可求传》),严可求后来确有照顾县令之子。

五代十国初期,杨行密割据淮南。杨行密死,其子杨渥继位。杨渥不但荒淫无能,还对属下妄加猜疑,他觉得部下徐温和张颢权势太大,想除掉他们,结果反被徐温和张颢谋杀。

张颢曾想自己篡位,杨行密的幕僚严可求临危不惧,斗智斗勇,最终挫败了张颢的图谋。

据《资治通鉴》卷第二百六十六《后梁纪一》起强圉单阏,尽著雍执徐七月,凡一年有奇。太祖神武元圣孝皇帝上·开平元年(丁卯,公元九零七年)载:

张颢委任徐温为浙西观察使,镇守润州(今江苏镇江的古称)。严可求劝说徐温道:

“您舍弃牙兵而出任外藩,张颢一定会把杀死君主的罪名归在您身上。”

徐温大惊,说:

“既然这样,那该如何呢?”

严可求说:

“张颢刚愎自用而又不明事理,如果您能够听从我的建议,那么,我就为您想办法。”

当时,淮南行军副使李承嗣也参预节度使府的军政事务,严可求又劝李承嗣说:

“张颢凶残威权如此,现在,他要将徐温调至外地。其实,张颢的意图不止于此,他恐怕也会对您不利。”

李承嗣深以为然。

随后,严可求又前去见张颢,说道:

“您将徐温调往外地,大家都说您想要夺他的兵权并把他杀死,既然有很多人这样说,那么,这就是非常可怕的事情了。”

张颢说:

“调徐温到外地,完全是徐温自己的想去,不是我的意思。目前,事情已经这样了,该怎么办呢?”

严可求说:

“果真如此,那么,要阻止徐温外调,其实也很容易。”

次日,严可求邀张颢及李承嗣一同前去拜访徐温。

见到徐温之后,严可求瞪着眼睛,责问徐温道:

“古人尚且不忘一饭之恩,更何况您是杨氏的老将,受杨氏重恩!现在幼主初立,正是多事之秋。您不想着稳定局势,却请求到外地去,以保自己的安适。作为一个有情义的人,可以这样吗?”

徐温谢罪道:

“如果诸公能容得下我,我哪里敢独断独行呢?”

最后,徐温没有前往润州。

张颢知道严可求暗地里依附徐温。明里无法行事,张颢就暗地里下手。

于是,张颢夜间派遣刺客(强盗),前去刺杀严可求。

刺客来到严可求面前之后,严可求知道自己大概无法幸免,于是,他就请求刺客,允许自己向府主杨隆演写信辞别,书成后,再行动手。

刺客拿刀对着严可求,严可求挥笔疾书,并无半点惊惧。

刺客识字,他看见严可求所书写的言辞意旨皆忠诚雄壮,很是感动,就说道:

“您是宽厚有德的长者,我不忍心杀掉您。”

于是,刺客劫掠了严可求的财物,回去向张颢复命道:

“我去严可求府中捕杀他,可是没有抓到,我就掠了一些财物回来!”

看着刺客带回的财物,张颢勃然大怒,说道:

“我要的是严可求的首级,你拿这些财物有什么用啊?”

张颢(?~公元908年),五代南吴权臣,公元907年与徐温发动兵变,控制军政,杨渥大权尽失。天祐五年(公元908年),张颢与徐温弑杀杨渥,不久张颢与徐温有矛盾,被徐温派心腹钟泰章袭杀。

因感动而停手的刺客之十三:西夏刺客不杀韩魏公

韩琦(公元1008年~公元1075年),字稚圭,自号赣叟,相州安阳(今河南安阳)人,北宋政治家、词人。韩琦为宋仁宗(赵祯)天圣五年(公元1027年)进士,历任将作监丞、开封府推官、右司谏等职。曾奉命救济四川饥民。北宋与西夏爆发战事后,他与范仲淹率军防御西夏,在军中享有很高的威望,人称“韩范”。之后又与范仲淹、富弼等主持“庆历新政【宋仁宗庆历(公元1041年~公元1048年)年间进行的改革。】”。韩琦为相十载、辅佐三朝,为北宋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。在朝中,他运筹帷幄,以安社稷;在地方,他忠于职守,勤政爱民,是古代社会的官僚楷模。韩琦与富弼齐名,并称“富韩”。熙宁八年(公元1075年),韩琦去世,年六十八,宋神宗(赵顼)为他御撰“两朝顾命定策元勋”之碑,追赠尚书令,谥“忠献”,配享宋英宗(原名赵宗实,后改名赵曙)庙。宋徽宗(赵佶)时追封魏郡王。韩琦有《安阳集》五十卷。《全宋词》录其词四首。

据元代吴亮所著《忍经》中《愿得金带》一节记载:

宋仁宗(赵祯)康定年间(公元1040年2月~1041年11月,北宋使用该年号共计2年。),为了抵御元昊入侵,韩琦带领四路军马,前去讨伐,驻扎在延安。

一天夜里,有人携带匕首,悄悄摸进韩琦的卧室。那人突然掀开韩琦的帏帐,韩琦问道:

“您要做什么?”

对方回答:

“我来杀你!”

韩琦又问:

“是谁派您来的?”

那人回答:

“是张(元)相公(西夏大臣)派我来杀你的。”

当时,张元在西夏掌权。

韩琦听罢,重新躺下,说道:

“那您把我的头拿去吧!”

那个人说:

“我不忍心杀你,把你的金带拿走就行了!”

于是,那人拿了韩琦的金带,就走了。

次日,韩琦也没有处理这件事。

没过多久,守卫城墙的士兵报告说,在城墙上捡到一条金带。

韩琦未做声张,只是收回了金带。

当时,范纯祐(范仲淹长子)也在延安,知道这件事情之后,他对韩琦说:

“此前,您不处理这件事,是十分得体的。如果处理,就会有损国家的威望。现在,您拿了金带,却中了敌人的奸计。”

范纯祐的意思,大概是,军中主帅,竟然会在军中丢失金带,这在士气和舆论上,都是会造成损伤的,韩琦不应该收回金带吧!

韩琦握着范纯祐的手,佩服地再三说道:

“这不是我韩琦所能想到的。”

因感动而停手的刺客之十四:苗刘刺客不杀张魏公

张浚(公元1097年~公元1164年),字德远,世称紫岩先生。汉州绵竹(今属四川)人,南宋名相、抗金名将、学者,西汉留侯张良之后。宋徽宗(赵佶)政和八年(公元1118年),张浚登进士第,历枢密院编修官、侍御史等职。苗刘之变时,张浚约吕颐浩、张俊、韩世忠等,因勤王复辟有功,除知枢密院事。宋高宗(赵构)建炎四年(公元1130年),张浚提出经营川陕的建议,出任川陕宣抚处置使,在川陕三年,虽于富平之战中大败,但他训练新兵,任用刘子羽、赵开、吴玠等人,使得江淮也赖以安宁。后除同平章事兼知枢密院,都督诸路军马。部署沿江、两淮诸军防御,并谋求北伐。淮西军变后引咎求罢。秦桧及其党羽当权时,谪居十余年。金帝完颜亮南侵时,张浚再获起用,奉命督师北伐;虽初战告捷,但因部下将领不和,于符离之战大败。旋即再相,视师淮上,积极部署抗金措施,不久又为主和派排去。宋孝宗(赵眘)隆兴元年(公元1163年),封为魏国公;隆兴二年(公元1164年),病逝,累赠太师,谥号“忠献”。著有《紫岩易传》等。近人辑有《张魏公集》。

据宋人罗大经《鹤林玉露》甲篇·卷三载:

苗傅、刘正彦作乱时,张浚在浙江嘉兴。为应对变乱,他与众商讨,准备举兵以清王室之患。

一天晚间,张浚独坐。其时,随从都已入睡。忽然间,张浚见一人拿着刀,站在烛架之后。他知来人必是刺客,仍从容不迫地问道:

“莫非是苗、刘二人派您来杀我么?”

来人答道:

“是的!”

张浚对那人说:

“既然这样,那您就把我的脑袋拿去吧!”

那人说道:

“我也读过书,岂肯为贼人效力?况且张公您如此忠义,我又怎能忍心对您下手?我是怕张公您防卫不严,苗、刘还会陆续派人来行刺,所以,特地前来通知您一声。”

张浚听言,问道:

“您想要得到金银绢帛么?”

来人笑了笑说:

“如果杀掉张公您,我还愁没有金银绢帛吗?”

张浚又问道:

“既然如此,那您留下来,在我这里当差,如何?”

那人他回答说:

“我还有老娘在河北,不能留此。”

张浚又问来人的姓名,那人低头不语。随即,来人撩衣,一跃上房,屋顶的瓦片没半点响动。

当时,月白如昼,那人便飞一样地消逝在夜色之中了。

次日,张浚从狱中取出死囚一名,斩首,他对众宣示;

“这是昨夜捉到的奸细!”

猜想,张浚此举,就是为了保全那位刺客的性命。

后来,张浚常常到河北去打听,始终不见那人。

这位刺客,比起前去刺杀赵盾的鉏麑,似乎强多了!

谁说这世上没有奇男子呢?

这位刺客,大概就是唐代剑客之流吧!

所谓苗刘兵变,又称刘苗之变、明受之变,是建炎三年(公元1129年)由苗傅和刘正彦发动、诛杀宋高宗赵构宠幸权臣及宦官以清君侧、并逼迫赵构将皇位禅让给三岁皇太子赵旉的兵变。兵变消息传出后,苗、刘二人没有采取进一步的措施,各地将领纷纷采取勤王平乱的立场,出兵镇压,苗傅和刘正彦见局势失去控制,连忙奉赵构复辟,最后两人被打败,在建康闹市被处决。

(《坚瓠续集》卷之四《古来刺客》一节,即本文框架所本。)

(全文结束)



评论
热度(4)
  1.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 

© 史遇春之尘境心影录 | Powered by LOFTER